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治理 > 社会管理 >
郾城区采取多种措施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投稿单位:  编辑:  发布日期:2015-10-09 12:17

    省综治委把我区确定为特殊人群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试点以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区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把加强对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纳入全区四个专项工作之一以理想信念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和体验教育为抓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优化和改进青少年成长环境,推进了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机构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项目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能,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健全领导体制。2012年11月,郾城区成立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合署办公,法院、公安等13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群体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行了进一步细化、量化,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同时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加强队伍和阵地建设。以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和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中心为依托成立12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服务中心15支青年志愿者专项服务队伍,招募法律、医护、教育等专业青年志愿者300多人,并以此为支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初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体系。加强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部署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严格责任查究,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将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管理体系,实行年初有目标、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评。加强工作经费保障。区、乡两级财政落实专项工作资金,对青少年教育管理、技能培训等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在春节前开展了工作人员培训班一期,培训工作人员50人。

二、深化青少年教育工作,减少社会闲散青少年来源渠道 

加强青少年教育,从客观上减少和杜绝在校青少年向社会流失减少社会闲散青少年来源渠道加强思想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区开展了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活动。五四过后,组织广大青少年又开展了学习习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接见全国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奋力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全区中小学中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100%。新年开学之初,组织公检法司等司法系统的法制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志愿者组成青年志愿者法律巡讲团,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校园法制巡回宣讲活动3月份,联合教体局开展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教育月活动;五四以后,全区又开展了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加强体验教育。在坚持理想信念、法制教育的同时,开展体验教育、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和自护教育,对青少年特别是单亲、孤残、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塑造和教育。加强社会保护工作。树立即时保护和全面保护的意识,发挥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少年法庭作用,维护全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多措并举,加强整治和防范,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1、开展了社会闲散青少年排查摸底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由社会闲散青少年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牵头,以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为主,法院、公安等13个职能部门协同配合,2012年12月开始,抽调工作人员和青年志愿者300余人流动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不在校、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开展调查摸底、信息核实工作,做到街不漏居、居不漏户、户不漏人。通过排查全面掌握了我区社会闲散青少年的分布状况、基本情况、特征信息,全区共排查出各类社会闲散青少年132人,其中失业、失管、失学的“黄色”闲散青少年116人(其中部分为智障青少年),有不良记录、不良嗜好、参与不良社会团伙、有违法犯罪倾向的“红色”闲散青少年16人。对“红黄”类的闲散青少年,全部纳入了视线管理,逐一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重点监控时间、监控措施和帮扶联系人等。

 2、分类实施定期回访和帮教制度。活动办公室在排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闲散青少年教育管理个人数据库,统一录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并依托这一信息平台,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在每个有闲散青少年的村(社区)确定一名负责同志作为闲散青少年分类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组建由社区综治干部牵头,社区民警、团干部、包村干部以及村干部(楼长)参加的帮教工作队伍,定期回访,确保成效。对于“红色”青少年,每月回访不少于2次,对于“黄色”青少年,每月回访不少于1次。在帮教过程中,要求实行定工作目标、定帮教措施、定责任落实的“三包三定”工作责任制,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有帮教工作组,每名社会闲散人员有帮教人员。

3、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以开展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活动为契机,以“机制健全、治安良好、政治稳定、校园和谐、师生满意”为总体目标,强力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建设。组织公安、工商、教育、文化、建设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杜绝在校学生和社会闲散青少年受非法“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不健康图书和电子出版物等不健康娱乐场所的危害。上半年,共查处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的网吧2家,查扣电脑15台;取缔无证经营盗版图书的地摊游商8家,没收盗版书5000余册;上交通安全课50余场,在学校门口组织青年志愿者文明交通劝导员余人次。

4、建立健全维权体系。注重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建设,在民政局建立流浪乞讨儿童保护中心,强化对流浪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公检法司部门严厉打击教唆控制、操纵流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律援助和失足青少年挽救教育,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继续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切实的服务和保障,通过“青少年维权岗”网络建设工作,在各乡镇(街道)、农村(社区)建立起集“青少年维权岗”、“社区青少年法律援助站”为一体的社区青少年维权阵地。年初,在全市的“幸福家园·青春共建”青年卫士走进青少年维权专项行动中,我区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等4家单位被授予了漯河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4名同志被授予了漯河市“优秀青年卫士”称号,活动办公室要求受表彰集体和青年卫士定点走访帮扶不少于2个社区和10名闲散青少年。

5、继续实施“阳光计划”。在学校、社区、农村活动办本着“不歧视、不偏见、不苛刻、不放弃”的原则,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形式,加强对不在校、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闲散青少年教育、引导工作。各成员单位在做好父母离异子女、遗弃儿童等未成年人安置工作的同时,倡导社区有条件家庭参与“爱心志愿者”家庭,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良好的生活、学习、娱乐的环境,燃起他们对生活的信心,早日回归社会。针对青少年日益严重的心理教育问题,活动办专设了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心理疏导老师,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上半年团区委组织全区团员青年和青年志愿者捐款2.5万元,向农村中小学孤儿、单亲、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和部分失学、失管、流浪乞讨儿童发放羽绒服200多件,棉手套及书包文具500多套组成青年志愿者与他们一助一手拉手1000余对。

6、开展社会闲散青少年创业就业技能培训。联合区人劳局、农业局阳光培训办公室,组织我区闲散青少年加强学习成才项目建设,搭建“阳光培训就业平台”,在社区实施下岗失业青年创业培训计划,在农村启动了万名农村青年培训行动;联合二中专和漯河市高级技工学校,开辟社会闲散青少年求学、求知的有效渠道,鼓励青少年通过自学考试、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文化素质,在实践中成才;联合区创业办开发社区闲散青少年就业创业项目,加大青少年就业创业培训力度,帮助青少年转变就业创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技能,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拓展就业创业渠道;联合金融部门实施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申请发放工作,通过青春创业基、小额贷款等载体和手段,社会闲散青少年就业、创业提供资金支持联合区部分大中型企业在区人才市场中心组织青年就业现场招聘会,加大青工劳务输出,已培训输出青年外出务工人员1800人。同时,会同劳动监察部门着力解决工资拖欠、人身伤害等突出问题,保护青工的合法权益。

 




编辑:张伟丽  上稿:郾城区 




编辑:  投稿单位: 
栏目列表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