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治理 >
走访搭起“连心桥” 连通“最后一公里”
投稿单位:临颍县  编辑:史亚娟  发布日期:2015-12-02 15:23
    临颍县在深化平安建设“双创”活动中,在全县农村开展了“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有效提高了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和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在前沿、在一线消化,社会管理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一、主要做法
  “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以乡镇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开展走访为主要内容,以“五项制度”为保障,在基层一线就地、就近消化矛盾纠纷,促使矛盾纠纷不上交、不恶化、不升级。

    (一)真走实访零距离。临颍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常委会,研究部署“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推进工作,成立了以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领导小组,出台了临颍县《关于组织开展“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每位乡镇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要深入农民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生产生活状况,访民问安、访贫问苦、访民问计、访民问富,并把印有“有事请找我”的宣传画册和宣传挂历,以及调查表、调查问卷、平安创建倡议书等发放到群众手中,认真排查问题隐患,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开展以来,驻村部门和乡、镇、村党员干部累计走访农户11万户,访问群众32万人,解决实际困难1000多件,征求到“四风”方面的意见建议500余条,其他方面的意见建议100余条,发展良策50条。
 
    (二)真情实感待群众。活动坚持对个体工商户、教师、困难户、各类稳控人员“四必访”,并把 “日走五户、月访百户”与“一村一警”活动紧密结合共同开展。活动中,包村民警直接深入驻地内每家每户走访群众,送上警民联系卡,分发防火防盗法律知识小册子,发放举报信、征求意见信,用微笑敲开群众的家门,用真情打开群众的心扉。活动共送警民联系卡5万余张,防火防盗法律知识册子7万余本,发放举报信3万余封,征求意见2万余条;辖区派出所还开展登门送身份证活动,对困难户、五保户、残疾人登门照相,身份证办好后由派出所民警亲自登门送证。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还对当年承办的案件当事人实行回访,征求他们的意见,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能够及时解决的“马上办”,对不能立即解决的,说明原因,取得群众理解后“限时办”,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三)真抓实干惠民生。包村干部每周将走访调查表上交乡镇综治办,由综治办人员分析梳理,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重点信访案件,归类建档,并逐一分解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和每一位乡、村干部。对一些疑难复杂问题,采取整合力量、部门联动的措施加以解决;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上报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同时,对活动中排查出的困难户、留守儿童和影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汇总归类,并及时予以解决。对于排查出的民生问题,由县“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督导组统一协调,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搞好对口帮扶工作。2014年,水利部门为所包乡镇协调资金32万,建桥涵80余座;卫生部门为群众发放药品价值2万余元;教体部门免费为农村添置文体器材共计价值6.4万元。交通部门为所包村整修道路14公里,共投资120万元,卫生、农业等部门深入农村进行送医下乡、送技术下乡,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四)“五项制度”保落实。一是首问承办负责制。第一个接到群众咨询、求助电话的负责人,严禁推辞、拖办、拒接,属于本部门事务的,由本部门直接解决,属于其他部门事务的,由接话人引领群众代理解决,确保群众求助件件有落实、治安线索条条有结果、咨询电话声声有回复。二是监督查办制。由乡镇综治办负责,每周对相关负责人处理群众来电情况进行汇总通报,对拖延、推辞、拒接的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被通报批评的,建议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三是协调联办制。由各乡镇“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办公室牵头,每星期召开一次部门负责人协调会,通报各相关负责人对本部门承办案件的办理情况、群众安全感调查情况,对群众反映的涉及到多部门的问题,责成相关部门联合处理。四是走访回访制。以综治专职巡防队伍为主体,每周对本乡镇家庭困难户、重点监管户、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等人群进行走访,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的生活状况、治安隐患排查处理情况、重点防护户的治安满意情况;另外以电话回访为主要形式,对相关群众进行回访,回访重点包括群众对部门负责人办理案件的满意度、对反映问题处理的满意度、对治安巡逻情况的满意度等。五是例会制。由各乡镇综治办牵头,每半月召开一次“日走五户、月访百户”工作例会。会议主要听取汇报总结前一阶段工作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步的工作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
   
    二、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矛盾化解。近两年,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68起,调解成功1352起,调成率为99%。遗留积案和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各种苗头性、突发性矛盾问题得到快速处置,民间纠纷基本实现了在基层一线妥善化解,到省群访、到京非访等数量明显下降。
   
    (二)维护了社会稳定。公、检、法、司等部门抽调人员与乡镇干部一起,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每家每户为群众宣讲解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日走五户、月访百户”活动开展以来,临颍县刑事、治安发案总数逐年下降,全县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公众满意度得到快速提升。

    (三)温暖了人间亲情。多年的矛盾纠纷和长期到不到解决的重大矛盾纠纷以及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得到妥善化解,让多年形同陌路的亲朋好友找回亲情、找回友情,实现了移民人口、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与临颍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融入,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会氛围。

    (四)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过去部分群众存在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认识误区,使群众真正懂得了依托各级调解组织,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和化解社会难题。群众积极支持并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经济社会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巩固提升的良好态势。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11元,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五)稳定了基层基础。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惠民政策有效落实,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民心民力进一步凝聚,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得以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度得到巩固和提升。

    三、基本经验

    (一)为民服务要“接地气”。社会管理窗口前移,干部职工重心下移,深入边远艰苦、矛盾突出的村庄“面对面”掌握民心、民意和民怨,让人民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手牵手”引导群众,让群众反映的问题走对路、进对门、找对人,才能守护好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为民解忧才“消怨气”。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群众当亲人,把民事当家事,把调解当家业,认真对待和快速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真正从根本上化解矛盾纠纷,才能让群众“消怨息诉”,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为民造福能“聚和气”。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需要。用真情感染群众,用真心打动群众,用真意温暖群众,才能真正架起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连通“最后一公里”,增加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聚和气”。





编辑:史亚娟  投稿单位:临颍县 
栏目列表
图片新闻
热点新闻